资源经验分享《数据挖掘导论》实验课——实验七、数据挖掘之K-means聚类算法

《数据挖掘导论》实验课——实验七、数据挖掘之K-means聚类算法

2019-12-02 | |  59 |   0

原标题:《数据挖掘导论》实验课——实验七、数据挖掘之K-means聚类算法

原文来自:博客园      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wonker/p/11079333.html


实验七、数据挖掘之K-means聚类算法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K-means聚类算法的基本原理

2. 学会用python实现K-means算法

二、实验工具

1. Anaconda

2. sklearn

3. matplotlib

三、实验简介

1 K-means算法简介

k-means算法是一种聚类算法,所谓聚类,即根据相似性原则,将具有较高相似度的数据对象划分至同一类簇,将具有较高相异度的数据对象划分至不同类簇。聚类与分类最大的区别在于,聚类过程为无监督过程,即待处理数据对象没有任何先验知识,而分类过程为有监督过程,即存在有先验知识的训练数据集。

2 K-means算法原理

k-means算法中的k代表类簇个数,means代表类簇内数据对象的均值(这种均值是一种对类簇中心的描述),因此,k-means算法又称为k-均值算法。k-means算法是一种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以距离作为数据对象间相似性度量的标准,即数据对象间的距离越小,则它们的相似性越高,则它们越有可能在同一个类簇。数据对象间距离的计算有很多种,k-means算法通常采用欧氏距离来计算数据对象间的距离

四、实验内容

1. 随机生成100个数,并对这100个数进行k-mean聚类(k=3,4,5,6)(并用matplot画图)

1) 随机创建100个样本的二维数据作为训练集

01.png

2)k=3进行聚类

02.png

3)k=4进行聚类

03.png

4)k=5 进行聚类

04.png

5)k=6进行聚类,并观察簇分布

05.png

2. 对鸢尾花数据进行K-means算法聚类(并用matplot画图)。

06.png

五、实验总结(写出本次实验的收获,遇到的问题等)

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与操作,我掌握了KMeans算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使用sklearn方便的进行聚类构造的方法。并且使用matplot画图,形象直观地看出了K=3,4,5时不同的簇分布情况。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合作及投稿邮箱:E-mail:editor@tusaishared.com

上一篇:机器学习中调参的基本思想

下一篇:OpenCV:图像的水平、垂直、水平垂直翻转

用户评价
全部评价

热门资源

  • Python 爬虫(二)...

    所谓爬虫就是模拟客户端发送网络请求,获取网络响...

  • TensorFlow从1到2...

    原文第四篇中,我们介绍了官方的入门案例MNIST,功...

  • TensorFlow从1到2...

    “回归”这个词,既是Regression算法的名称,也代表...

  • 机器学习中的熵、...

    熵 (entropy) 这一词最初来源于热力学。1948年,克...

  • TensorFlow2.0(10...

    前面的博客中我们说过,在加载数据和预处理数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