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技术动态AI算法之Attention机制

AI算法之Attention机制

2020-02-18 | |  58 |   0

原标题: AI算法之Attention机制

来源:CSDN博客     链接:https://blog.csdn.net/Mind_programmonkey/article/details/104335488


1 Attention的本质是什么?

Attention(注意力)机制如果浅层的理解,跟它的名字非常匹配。它的核心逻辑就是从关注全部到关注重点

01.jpg


Attention 机制很像人类看图片的逻辑,当我们看一张图片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看清图片的全部内容,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图片的焦点上。大家看一下下面这张图:

02.jpg

但是很少有人会意识到「锦江饭店」上面还有一串「电话号码」,也不会意识到「喜运来大酒家」,如下图:

03.jpg

所以,当我们看一张图片的时候,其实是这样的:

04.jpg

上面所说的,我们的视觉系统就是一种 Attention机制,将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在重点信息上,从而节省资源,快速获得最有效的信息。


Attention 机制最早是在计算机视觉里应用的,随后在 NLP 领域也开始应用了,真正发扬光大是在 NLP 领域,因为 2018 年 BERT 和 GPT 的效果出奇的好,进而走红。而 Transformer 和 Attention 这些核心开始被大家重点关注。


2 Attention的优点

之所以引入Attention机制,主要是3个原因:


参数少:模型复杂度跟 CNN、RNN 相比,复杂度更小,参数也更少。所以对算力的要求也就更小。


速度快:Attention 解决了 RNN 不能并行计算的问题。Attention机制每一步计算不依赖于上一步的计算结果,因此可以和CNN一样并行处理。


效果好:Attention 是挑重点,就算文本比较长,也能从中间抓住重点,不丢失重要的信息。

05.jpg


3 Attention的原理

下面的动图演示了attention 引入 Encoder-Decoder 框架下,完成机器翻译任务的大致流程。


1582008032949188.gif

但是,Attention 并不一定要在 Encoder-Decoder 框架下使用的,它是可以脱离 Encoder-Decoder 框架的。


下面的图片则是脱离 Encoder-Decoder 框架后的原理图解。

1582008071556192.jpg

小故事讲解

上面的图看起来比较抽象,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解释 attention 的原理:

08.jpg

图书管(source)里有很多书(value),为了方便查找,我们给书做了编号(key)。当我们想要了解漫威(query)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看那些动漫、电影、甚至二战(美国队长)相关的书籍。


为了提高效率,并不是所有的书都会仔细看,针对漫威来说,动漫,电影相关的会看的仔细一些(权重高),但是二战的就只需要简单扫一下即可(权重低)。


当我们全部看完后就对漫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


Attention原理三步分解

1582008108536621.jpg


第一步: query 和 key 进行相似度计算,得到权值

第二步:将权值进行归一化,得到直接可用的权重

第三步:将权重和 value 进行加权求和


4.Attention的N种类型



1. 计算区域

根据Attention的计算区域,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Soft Attention

这是比较常见的Attention方式,对所有key求权重概率,每个key都有一个对应的权重,是一种全局的计算方式(也可以叫Global Attention)。这种方式比较理性,参考了所有key的内容,再进行加权。但是计算量可能会比较大一些。


Hard Attention

这种方式是直接精准定位到某个key,其余key就都不管了,相当于这个key的概率是1,其余key的概率全部是0。因此这种对齐方式要求很高,要求一步到位,如果没有正确对齐,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因为不可导,一般需要用强化学习的方法进行训练。(或者使用gumbel softmax之类的)


Local Attention

这种方式其实是以上两种方式的一个折中,对一个窗口区域进行计算。先用Hard方式定位到某个地方,以这个点为中心可以得到一个窗口区域,在这个小区域内用Soft方式来算Attention。


2. 所用信息

假设我们要对一段原文计算Attention,这里原文指的是我们要做attention的文本,那么所用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指的是原文本身的信息,而外部信息指的是除原文以外的额外信息。


General Attention

这种方式利用到了外部信息,常用于需要构建两段文本关系的任务,query一般包含了额外信息,根据外部query对原文进行对齐。

比如在阅读理解任务中,需要构建问题和文章的关联,假设现在baseline是,对问题计算出一个问题向量q,把这个q和所有的文章词向量拼接起来,输入到LSTM中进行建模。那么在这个模型中,文章所有词向量共享同一个问题向量,现在我们想让文章每一步的词向量都有一个不同的问题向量,也就是,在每一步使用文章在该步下的词向量对问题来算attention,这里问题属于原文,文章词向量就属于外部信息。


Local Attention

这种方式只使用内部信息,key和value以及query只和输入原文有关,在self attention中,key=value=query。既然没有外部信息,那么在原文中的每个词可以跟该句子中的所有词进行Attention计算,相当于寻找原文内部的关系。

还是举阅读理解任务的例子,上面的baseline中提到,对问题计算出一个向量q,那么这里也可以用上attention,只用问题自身的信息去做attention,而不引入文章信息。


3. 结构层次

结构方面根据是否划分层次关系,分为单层attention,多层attention和多头attention:

单层Attention

这是比较普遍的做法,用一个query对一段原文进行一次attention。

多层Attention


一般用于文本具有层次关系的模型,假设我们把一个document划分成多个句子,在第一层,我们分别对每个句子使用attention计算出一个句向量(也就是单层attention);在第二层,我们对所有句向量再做attention计算出一个文档向量(也是一个单层attention),最后再用这个文档向量去做任务。


多头Attention

这是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中提到的multi-head attention,用到了多个query对一段原文进行了多次attention,每个query都关注到原文的不同部分,相当于重复做多次单层attention:


4. 模型方面

10.jpg

从模型上看,Attention一般用在CNN和LSTM上,也可以直接进行纯Attention计算。


CNN+Attention


CNN的卷积操作可以提取重要特征,我觉得这也算是Attention的思想,但是CNN的卷积感受视野是局部的,需要通过叠加多层卷积区去扩大视野。另外,Max Pooling直接提取数值最大的特征,也像是hard attention的思想,直接选中某个特征。


CNN上加Attention可以加在这几方面:

a. 在卷积操作前做attention,比如Attention-Based BCNN-1,这个任务是文本蕴含任务需要处理两段文本,同时对两段输入的序列向量进行attention,计算出特征向量,再拼接到原始向量中,作为卷积层的输入。

b. 在卷积操作后做attention,比如Attention-Based BCNN-2,对两段文本的卷积层的输出做attention,作为pooling层的输入。

c. 在pooling层做attention,代替max pooling。比如Attention pooling,首先我们用LSTM学到一个比较好的句向量,作为query,然后用CNN先学习到一个特征矩阵作为key,再用query对key产生权重,进行attention,得到最后的句向量。


LSTM+Attention


LSTM内部有Gate机制,其中input gate选择哪些当前信息进行输入,forget gate选择遗忘哪些过去信息,我觉得这算是一定程度的Attention了,而且号称可以解决长期依赖问题,实际上LSTM需要一步一步去捕捉序列信息,在长文本上的表现是会随着step增加而慢慢衰减,难以保留全部的有用信息。


LSTM通常需要得到一个向量,再去做任务,常用方式有:


a. 直接使用最后的hidden state(可能会损失一定的前文信息,难以表达全文)

b. 对所有step下的hidden state进行等权平均(对所有step一视同仁)。

c. Attention机制,对所有step的hidden state进行加权,把注意力集中到整段文本中比较重要的hidden state信息。性能比前面两种要好一点,而方便可视化观察哪些step是重要的,但是要小心过拟合,而且也增加了计算量。


纯Attention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没有用到CNN/RNN,乍一听也是一股清流了,但是仔细一看,本质上还是一堆向量去计算attention。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mind_programmonkey」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Mind_programmonkey/article/details/104335488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合作及投稿邮箱:E-mail:editor@tusaishared.com

上一篇:图网络中的图与特征的融合

下一篇:基于Python的face_recognition库实现人脸识别

用户评价
全部评价

热门资源

  • 应用笔画宽度变换...

    应用背景:是盲人辅助系统,城市环境中的机器导航...

  • GAN之根据文本描述...

    一些比较好玩的任务也就应运而生,比如图像修复、...

  • 端到端语音识别时...

    从上世纪 50 年代诞生到 2012 年引入 DNN 后识别效...

  • 人体姿态估计的过...

    人体姿态估计是计算机视觉中一个很基础的问题。从...

  • 谷歌发布TyDi QA语...

    为了鼓励对多语言问答技术的研究,谷歌发布了 Ty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