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行业动态大数据时代,人脸识别意味着什么,选择方便还是选择安全?

大数据时代,人脸识别意味着什么,选择方便还是选择安全?

2019-11-15 | |  70 |   0

原标题:大数据时代,人脸识别意味着什么,选择方便还是选择安全?    

来源:今日头条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757128382938350094/


11 月 1 日,被媒体称为“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的消费者起诉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案,正式在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立案。

案件回顾:


2019年4月27日,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花费1360元,购买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的年卡。该卡有效期为一年,不限次数,入园时要同时验证卡和指纹。2019年10月17日,园区向他发来短信,称“年卡系统已升级为人脸识别入园,原指纹识别已取消,即日起,未注册人脸识别的用户将无法正常入园。”


“采指纹,我是同意的。但是采集人脸信息,我是拒绝的,难道因为我拒绝人脸信息采集,作为年卡用户的我就不能享受入园的权利吗?”郭兵认为,面部特征属于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者滥用,极易危害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在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通过升级年卡系统,强制收集他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严重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


2019年10月28日,郭兵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起诉至法院,请求对方退还1360元的卡费,并承担本案诉讼费。

image.png

园方回应:


“指纹打卡耗时较长,每逢节假日高峰期,年卡用户扎堆指纹刷卡,有的人突然指纹刷不进去,或者是指纹机反应慢了,就会造成门口排长队十分拥堵的状况。”因此,有些年卡用户会向工作人员抱怨:你们的指纹打卡太慢了,能不能换一种入园方式?事实上,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也正在谋划“智慧旅游”,检票和安检模式的更新也在其中。经过前期考察,他们选择了人脸识别。


10月17日,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向年卡用户发送信息表示:园区年卡系统已经升级为人脸识别入园,原指纹识别已取消。11月2日,据新京报,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一名工作人员证实,目前指纹识别已取消,入园者只能到年卡中心录入人脸信息,通过人脸识别入园。

image.png


大数据时代,人脸识别意味着什么?


2018年底,中消协曾发布过一份“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其中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此外,部分受访者曾收到违法信息如非法链接等,更有甚者出现个人账户密码被盗的问题。


又如今年9月初,一款名为“ZAO”的AI换脸APP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其将之前只是听说的技术带到现实生活中,引发了诸多争议,例如收集人脸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未获用户明示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不清晰、过度索取肖像权、著作权侵权、数据泄露或滥用风险等。随着相关争议不断发酵,ZAO对获取用户同意的方式和用户协议、隐私政策中相关条款作出了调整。


甚至在GeekPwn2017国际安全极客大赛上,一位黑客仅用时两分半就骗过了人脸识别系统。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频繁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买东西支付可以刷脸、出入安检可以刷脸、甚至回家开门也可以刷脸完成。然而,人脸识别技术运用越普遍,其带来的风险越大,质疑也随之而来,其中,讨论较多的是涉及个人隐私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来讲,每个人的数据具有唯一性,一旦被非法窃取并破解利用,其个人的生物特征身份认证将自动跳过,从而导致个人信息安全、财产安全,乃至人身安全风险增大,对人权方面也具极大威胁。质疑者还担心,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扩散,将超出政府对于保护个人自由和隐私的能力。当然,人脸识别技术在社会稳定、生活便利等方面也有诸多益处。它能防止贩卖人口,建立失联儿童面部识别库,追踪逃犯,间接降低犯罪率。目前运用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技术可以实现城市公共安全与交通管理相结合,解决棘手的城市管理问题。

image.png


选择便捷还是选择安全?


从法律的角度看,这件事并不复杂。


从个人信息收集的角度看,《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


基于此,个人信息收集应遵循三个原则,即合法、正当、必要。这个事件中,园方至少违反了三个原则里的必要性。对于不同意提供个人信息的消费者,除非无可替代,否则园方应提供合理的其它替代方式。


目前来看,人脸识别或AI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如果一直在人权与隐私的问题的坎上停滞不前,这对于智能化的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科技与技术向来是把“双刃剑”。前沿的科学技术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人们带来生活便捷,同时也衍生出对人们不利的一面。

image.png

北京衡宁律师事务所 常铮


但笔者认为,任何技术都有其适用场景,不能因为方便而不顾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存在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至少现阶段,在开放的网络空间、银行开户和大额支付等高安全级别场景,不宜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认证,否则将引发系统性风险。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合作及投稿邮箱:E-mail:editor@tusaishared.com

上一篇:人脸识别第一案:如果人脸信息被滥用,每个人都将成行走的二维码

下一篇: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联合)发表19篇论文

用户评价
全部评价

热门资源

  • 国内人才报告:机...

    近日,BOSS 直聘职业科学实验室 &BOSS 直聘研究院...

  • AI使物联网更智能...

    看到微软对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感兴趣是一个明...

  • 推荐一批学习自然...

    这里推荐一批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的书籍,当然,...

  • 安防智能化大势下...

    大部分传统安防设备不仅拍摄视野有限,而且无法事...

  • 20亿创业基金、10...

    近日,杭州举办了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